欢迎浏览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2022中国财经素养教育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倡导树立“金融健康”新观念
[来源:本站 | 作者: | 日期:2022-07-04 | 浏览2659次]

在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的关心指导下,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深圳中支联合广东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地方金融局,共同指导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在广州白天鹅酒店举办2022中国财经素养教育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由Visa公司独家支持。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树立金融健康与韧性观念,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论坛将发布《关于树立金融健康观念 强化金融韧性建设的倡议》,是国内第一份关于关注和强化社会个体金融健康建设的文件。论坛并邀请国内外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入研究、成果丰硕的知名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专题演讲;邀请北上广深澳五地实务界专业人士,展开圆桌论坛,激荡观点,碰撞智慧。

论坛于6月29日上午9点至12点举办,新华社、网易、新浪微博、B站、优酷、爱奇艺、虎牙、微赞、微信等平台同步直播。据统计,各平台的直播观看量合计达到265.78万人次。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李勇副行长代表联合会会长韩松致欢迎词,他表示,对监管部门、会员单位和公益合作伙伴Visa公司给予论坛召开的支持致以感谢,联合会将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服务金融消费者、服务监管、服务国家大政方针,与社会各界精诚合作,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韧性城市与社区。


Visa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尹小龙在致辞中表示,在过去十年,Visa一直坚持采用“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模式,在中国面向不同人群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特别是今年以来,Visa开启了三金工程——“金社工程—社区金融教育基地”、“金惠工程—乡村振兴有‘她’”、“金企工程--广东省中小微企业金融能力提升项目”,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开展金融教育系列项目,着力推动金融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对论坛举办的赞助,体现了Visa开展金融知识科学传播培训的又一范例。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三处张海涛处长指出,金融安全关系到老百姓的钱袋子,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妥善处理好虚实经济的关系,使金融规模的增长与实体经济保持均衡发展;二是要妥善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要妥善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发展中增强金融风险防范的韧劲和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李升高巡视员在致辞中表示,培育金融健康意识,提升居民金融素养能力,增强金融韧性,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具体实践,能够为建设全面、持久、可持续的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他呼吁,要进一步综合考虑普惠金融重点群体的金融健康状况,加强金融保障,从而增强该群体的金融韧性,提升金融健康水平,稳定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李思敏巡视员在致辞中表示,倡导和树立金融健康观念,可以让广大的金融消费者、中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群体,更好运用金融知识、科学使用金融工具、合理采取金融行为来达到良好的财务状况,有效管理日常的金融活动。她呼吁:一是全面加强金融健康规划,健全金融健康状况监测、评估体系,倡导金融健康理念在全社会得到普及;二是努力发挥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扎实践行“负责任金融”的理念;三是全面促进国民金融素养提升,不断增强金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消费者提升改进生产生活和防范风险的金融能力。


人民银行消保局尹优平副局长在论坛开幕致辞中指出,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追求的新境界,推动国民金融健康建设,对于破解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在论坛的专题演讲环节,五位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应邀作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莫秀根以“提高金融健康水平,化解经济压力”为题,重点分析了家庭和小微企业财务韧性面临的一些挑战,建议在普惠金融、金融稳定和消费者保护的框架内,制定促进健康健康发展的政策,完善消费者金融健康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张红川以“关注财经素养,提升金融韧性”为题,指出金融韧性与财经素养密不可分,本质上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并重点分享了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三元财经素养:财经知识、财经能力、财经价值观进行了介绍,就促进金融韧性的提升提出针对性建议。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黄进以“发展金融社会服务和金融社会工作,提升金融健康与金融韧性”为题,指出社区是改善社会金融健康和完善金融韧性的重要场景,通过引入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力量,让金融教育与金融服务进入和扎根社区,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以社会服务组织和社区工作站为载体,增加志愿者的辅助和公益资源的补充,通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力量,把金融素养和能力传递给个体和家庭,从而在社区层面促进了金融健康与金融韧性,完善社会与社区治理。


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金敏超以“发展金融社工,助力金融韧性”为题,提出具备专业优势的金融社工,通过互动、内省的方法,增加案主的金融知识,改变其金融行为,使其可以掌控自己的金融(赋能),最终提高其金融福利。这将是帮助弱势群体提高金融素养,增强金融韧性的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梁极介绍了广东省消费者金融健康调查研究成果,从调查情况看,我省目前消费者金融健康情况良好,但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金融健康薄弱群体,如“一老一少”两个年龄段、农村地区和不稳定就业状态下的金融消费者群体等。并提议要加强国民金融理念,推广差异化金融教育,加强互联网金融建设,创新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监管协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健康指标体系,践行负责任的金融理念。


专题演讲之后是圆桌论坛环节,围绕“金融健康与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话题,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陈敬濂、恒生银行(中国)市场传讯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总监尚擎红、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孙芳滔、益宝计划创始人周玲、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智慧财金系主任肖英姿、Visa中国区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等6位嘉宾通过线下+线上连线的方式进行了圆桌对话,通过线下+线上连线的方式进行了圆桌对话,分别介绍了普通学校、职业学校、金融机构、社会工作组织以及企业围绕提升社会个体的金融健康状态,所行与所思,经验与困惑,合作与发展。

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陈敬濂:澳门培正中学的做法是,一方面引入金融素养课程,邀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员通过不同的平台,为学生提供金融知识教育;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组织的金融类型的竞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财商观念和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希望今后各界能够继续关注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帮助学生在金融知识素养方面获得可持续的提升。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市场传讯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总监尚擎红:恒生银行(中国)自2016年起,连续七年开展”中国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计划”,不断推动金融素养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已经惠及了全国7个城市的32所学校、5000多名青少年学生及老师。2021年起,恒生银行(中国)选择与部分高职院校合作,以切实行动引导并提升职业院校青少年金融素养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技能。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孙芳滔:平安银行坚持“金融为民”理念,结合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以客户为中心,建立起“5位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平安银行自身的科技和综合金融优势,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有机融合,打造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和综合化银行有机融合的综合服务新模式,满足客户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金融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有温有感的客户体验。

益宝计划创始人周玲:财经素养教育实现高质量、可持续更广泛的发展,需要建立起社会化的金融教育和服务体系,广泛调动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社会工作者、公益慈善组织是一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益寳已经在北京、福州、成都、广州等多地实施“金社工程”,培养“金融社工”深入社区提供金融辅助服务。


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智慧财金系主任肖英姿:2019年开始加入广东省教研院组织的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的课题,并且以课题为引领,逐步将《财经素养教育》列入到了全校通识课程。此外,学校还积极利用自身的专业特色优势,开发了很多金融知识课程,进一步辐射到湾区中小学,获得了很多专家的认可。


Visa中国区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金融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集思广益和共建,Visa今年开启的三“金”工程,面向不同人群,通过系统、持续的金融教育,集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帮助提高他们对金融健康的认识,掌握金融知识,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与能力,尤其是金融韧性,从而促进他们的金融健康水平。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成果,论坛发布了《关于树立金融健康观念,强化金融韧性建设的倡议》。


《倡议》提出,金融活动已深入渗透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安全,保护和帮助社会个体,包括个人、家庭、小微企业、社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提升其利用金融服务和产品,保持并增长财富、应对各类风险事件冲击的能力,对于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加快乡村振兴,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和作用。为推动社会大众提升对金融健康的了解和重视,增加金融能力和素养,实施正确的金融行为,达到并保持金融健康的状态。

倡议如下:

一、加强金融健康理论研究,积极向社会大众提倡、普及金融健康观念。结合我国社会人口年龄、家庭结构的变迁和社区治理、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深入研究金融健康的涵义,制定符合国情、接轨世界的金融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系统性开展国民金融健康、金融素养与能力状况调查。

二、明确金融健康作为普惠金融的一个高级形态,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相关群体的金融健康与福祉。通过构建普惠金融长效机制,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发展以促进全社会金融健康与金融韧性。不断加强制度规划和政策保障,在相关立法、政策制定中,体现促进国民金融健康导向。

三、推动金融健康的社会共建。将金融健康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知识体系,提供多种渠道,汇聚社会力量推动财经金融知识在校园普及。将金融健康建设纳入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容,把社区作为金融健康工作的重要阵地,在专职化、专业化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中设立金融社会工作者岗位,深入社区开展金融健康教育工作,建设社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基地,创建金融消费安全社区,探索建立金融健康社区支持体系。

四、金融机构在促进国民和社会金融健康上发挥主力军作用。金融机构应当将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国民财经金融素养作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最重要措施。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建立与相关方合作,将客户的金融健康情况纳入“了解你的客户”的评估内容,在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符合促进客户金融健康的原则,引导负责任的金融行为。利用数字科技和创新,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普及性。

五、通过系统性、持续性的教育,不断提升国民金融能力,促进国民金融健康水平。对社会大众广泛普及财务规划意识和财务稳健意识,实现平衡支出收入,正确使用金融工具,有效管理自身日常金融活动,合理采取金融行为来达到良好的财务状态。培养个人和家庭对大额支出有提前计划,收入总体可覆盖支出;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负债在可承受范围内;拥有适合自身的储蓄和保险,面对意外财务冲击时有一定韧性;享有正规投资渠道,风险与承受能力相匹配,资产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在财务上形成良性循环的行为方式。高度重视老龄人、农民、流动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特定群体的金融健康教育和金融能力,切实保障这些特定群体的财务稳健和金融安全。


金融健康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金融服务创新中心(CFSI)于2015年提出。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会于2021年7月发布了《全球金融健康白皮书》。金融健康的理念聚焦于各类社会个体有关财务与消费、债务与信用、资产积累与保险保障等处于良好运行的状况,保持金融韧性,具备应对风险冲击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多重困难,广大中小微企业遭遇巨大的社会困难,很多人面临财务困境的时期,正是大家学习、了解金融健康的理念、内涵,确立金融健康意识的好时机。



友情链接